古代有一則笑話:“景泰中,有一蔭生作蘇州監郡,不甚曉文義。一日,呼翁仲為仲翁?;蜃鳌兜棺衷姟氛V之曰:‘翁仲將來作仲翁,也緣書讀少夫工。馬金堂玉如何入,只好蘇州作判通。’”詩中故意把翁仲、讀書、工夫、金馬、玉堂、通判等詞倒裝。這正是秋千格的最好的注釋。 所謂千秋格,謎底必須是兩個字,將謎底兩字顛倒扣合謎面。謎底倒讀后的詞義,應與原來順讀的詞義互異方為有效。 秋千格典出《漢武帝后庭千秋賦序》,又據《事物紀原》載:“本出自漢宮祝壽詞也,后世語倒為‘千秋’耳!”“秋千”、“千秋”二詞倒轉為用,由是引作謎格。 一下略舉幾例: 十分真心 作家一 三毛 話說長江 地理名詞一 河道 蘇才果 六出祁山,七伐中原 唐代人物一 魏征 天生我材必有用 旅游名詞一 行李 張德生 垓下兵敗 數學名詞一 負項 (責任編輯:謎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