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3qlu6"></strong>
<strong id="3qlu6"></strong>
<i id="3qlu6"></i>
<blockquote id="3qlu6"><rp id="3qlu6"></rp></blockquote>

<i id="3qlu6"><table id="3qlu6"><b id="3qlu6"></b></table></i>
  • <i id="3qlu6"><track id="3qlu6"><menu id="3qlu6"></menu></track></i>

    謎學、謎識、謎才、謎品——鄭百川燈謎藝術散論(二)

    所謂“謎識”,是指論謎之見識,包括對燈謎藝術的理解體悟、對燈謎審美的感受認知、對燈謎風格的把握貫通、對燈謎要旨的思辨心得等。

    二、謎識:精妙之見

     

          袁枚說過,“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1]這里的“識”,指的是見識而非學識。學識淵博固然是謎人成為謎家的基礎性素質,見識非凡才是謎家成為大師的核心競爭力。

          見識與學識相關,又不是一回事。學識重積累,見識重體悟。學識如地基,見識如藍圖。學識是大中見小、厚積薄發,豐厚學養中浸潤出理論之博;見識是小中見大、由表及里,靈光乍現時投射出眼界之宏。

          鄭百川先生關于燈謎的見識,散見于《謎余閑話》《發昏十三章》等系列文章以及各種通信、雜文之中。特別是兩篇《謎余閑話》,雖然形式上不過是普通的謎話類文字,且篇幅短小,只有三十余則不到三千字,卻微言大義,字字珠璣,絕對稱得上一篇極為重要的謎藝文獻。

          如果說《謎病例話》討論的是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是理論和規律;那么《謎余閑話》表達的就是好與壞、美與丑的問題,是思想和意趣。這些文字,零零散散如斷簡殘章,既不系統也不嚴密,卻凝聚著百川先生精深的功力、豐富的實踐和獨到的眼光,看似“謎余”的“閑話”,實則是嘔心鏤骨之力作。文中,既有創作思路和技法的傾囊相授,又有謎藝見解和心得的潤物無聲,更有審美體驗和追求的無私分享,值得每一位從謎者深研細品。若能從中悟出一二并用以指導實踐,當可從容進階,提升段位;若能時時溫習、反復咀嚼,足可奪胎換骨,受用終生。用趙首成老師的話說,《謎余閑話》“適足于與《謎病例話》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形成百川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

          《謎余閑話》中,讓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多的,是如下五個觀點:

     

    [1]袁枚《續詩品·尚識》。

    [2]趙首成《〈百川謎藪·續集〉序》。

     

    (一)邏輯與文學的統一

    ——“立意為根本,煉字見功夫”

     

          百川先生說,“燈謎是很文學的,燈謎創作是文學創作”,“包括了立意、定題、謀篇、破題、敘述、說理、結論”;但“燈謎創作容易入門,使一大批文學素養不足的燈謎愛好者得于參與其中”,“做出一大批連圈子里的人也很看不上眼的作品來”,“這是造成燈謎創作在文學界的地位一直未成定論,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直接原因。”[1]

          那么,如何才能創作出兼具知識性、趣味性、邏輯性與文學性的佳謎呢?光掌握規則和法門肯定不夠,必須學會如何構思、如何創作、如何修改完善。而“向來流行的眾多有關謎法謎格的書,只是在前人創作實踐的成果上,對燈謎的體裁格式做出的一般性規范”,“單純地按規守法是創作不出好的東西來的。”[2]這就好比學詩,只知道格律對仗,卻不懂如何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寫出來的不是打油詩便是老干體,哪里會有什么文學性可言。但是,這些進階的功夫又不同于入門的東西,很多時候是很難通過課件和教程傳授的,一方面需要在實踐中慢慢體會,一方面也需要高人從旁指點。

          百川先生總結提煉出的“立意為根本,煉字見功夫”十個字,正是這樣的高人指點,有心者讀之,當能如飲醍醐、豁然開朗。

          首先是“立意”。古人說,“文貴立意”“意在筆先”,立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詩文創作沒有內容上的限制,而燈謎是一門帶著鐐銬跳舞的藝術,受限于謎底的文字、意義,無法自由生發。因此,制謎之立意也與作詩作文不同,不是“為文立意”而是“為底立意”,也就是發現和改造謎底的過程。

          百川先生說:“立意者,洞察本意,別出新意是也。”[3]我理解,“立意”的要害,一在“立”,二在“意”。“立”就是要成立,邏輯上立得住,語法上講得通。“意”就是要“別意”,“遠離謎底原來本意,迎合謎解所立新意”[4],別解后的意思與原來意思差得越遠越好。邏輯的通順決定是否成立,別意的遠近帶來謎味,所以才說“立意是根本”。比如“多謝關照”,本為禮貌用語,思考時將“多謝”解釋為“多有花謝”,“關照”解釋為“關閉照明”,邏輯自洽且與原意十萬八千里,便是完成“立意”了。

    然后是“煉字”。說是“煉字”,實際是指為燈謎撰面的過程,“新意既立,于是撰面以納意。”[5]撰面包括擇成句為謎面和自撰謎面兩種。成句面是以前人的詩詞文句為面,文學性的問題不是特別突出,所需要的是積累的努力、檢索的功力和鑒賞擇優的能力。而自撰面考驗的就是謎作者的文學功夫了。百川先生說:“撰面者,先造句,后煉字,務使句順而雅,字通而切。”[6]或者通俗點說,就是“制謎之第一要求在于扣合貼切,第二是言通字順,第三才要求造面意境的優美。”[7]

          至于如何才能達到“造面意境的優美”,百川先生說,首先要注重“文理”,“或詩詞句式,或文白語言,切忌不知所云,只為拆字撰作,花工夫而無益”;其次要注重“文采”,“或評論敘事,或寫景抒情,專重能誦可賞,隱拆合于句讀間,賦謎作以韻味。”[8]比如,將“多謝關照”立意為“多有花謝,關閉照明”之后,再為之擬出“風掃落花云閉月”的謎面,不但扣合準確,而且文辭通順、金聲玉潤,方能成為一則完整且完美的燈謎作品。

          燈謎的煉字,一定程度上比詩詞要求更高。賈島可以只從文字和意境出發權衡“推敲”之別,王安石可以隨意選擇到底是“春風又綠江南岸”還是“又到江南岸”“又滿江南岸”,但謎面中的詞卻不能隨意替換,因為“撰面必須服從底材之需,更受底材內涵之制約”[9],特別是離合謎,謎面中的很多詞還要肩負“抱合詞”的重任,可選擇余地更小。比如,“六橋如畫隔遠芳(字)蒡”,謎底可拆成“六”“芳”以及象形“橋”的“冖”三部分,但如何組成謎面?用“如畫”表示象形,用“隔”“遠”拆開“芳”字,這便是百川先生說的“煉字見功夫”了。我曾在《識謎十辯》一文中,將自撰面之美分為“通達之美”“錦繡之美”“錘煉之美”三層[10],庶幾近之。

          總之,立意和煉字,是制謎的一體兩面,缺一不可。“立意”是制謎的根本,解決的是燈謎的“邏輯性”問題;“煉字”是制謎的關鍵,解決的是燈謎的“文學性”問題。如果立意不準、扣合不切,燈謎不能成立;如果煉字不精、撰面不美,燈謎沒有品位。百川先生說,“謎底之扣合,須有別解在,茍無別解,與詞語注解何異;謎面上撰作,須有文采在,茍無文采,與隱語讖言類同。”[11]又說,“謎面精美而扣底不切者,精美也成敗筆;謎面粗鄙而扣底盡意者,粗鄙實屬可憎。”[12]于我心有戚戚焉!

     

    [1]鄭百川《燈謎與文學》。

    [2]鄭百川《〈柯國臻先生謎藝研討〉前言》。

    [3]鄭百川《謎余閑話》。

    [4]鄭百川《謎余閑話》。

    [5]鄭百川《謎余閑話》。

    [6]鄭百川《謎余閑話》。

    [7]鄭百川《燈謎之制作與猜射》。

    [8]鄭百川《謎余閑話》。

    [9]鄭百川《燈謎之制作與猜射》。

    [10]王磊《識謎十辯》之五“生熟之辯:成句與自撰”。

    [11]鄭百川《謎余閑話》。

    [12]鄭百川《謎余閑話》。

     

    (二)自然與秩序的交融

    ——“薄支離而重渾融,慕天成而厭雜湊”

     

          文章,肯定是自然的好。所以李白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陸游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都穆說“切莫嘔心并剔肺,須知妙語出天然”,楊夢信說“觸著現成佳句子,隨機飣餖便天然”,趙翼說“枉為耽佳句,勞必費剪裁,平生得意處,卻自自然來。”

          百川先生認為,與文章一樣,燈謎也是自然的好。關于燈謎的自然,他提出“薄支離而重渾融,慕天成而厭雜湊”,并進一步做了闡釋:“善謎者,底面渾融,藏大謬而不露;不善謎者,扣合支離,思雖巧而技拙。藏謬不露,耐推敲而趣不盡;思巧技拙,意雖盡而味無余。”[1]

          我理解,這至少包括以下幾層意思:

         一是扣合重渾融。別解應自然不可造作,“自然能生趣”,“造作遭人嫌”,“弄巧勿悖情,迂回應近理”[2];扣合要渾成不可支離,“所謂渾成,面底扣合緊切自然,不矯揉造作”,“絕無割裂文意,截貼搭置之弊者”[3],不能“支離雜湊”,也不能“形斷氣斷”。

          二是拆合講秩序。百川先生以多字底的拆合為例,著重強調了秩序的重要性:“多字底靠拆合者,要拆合暢當,或按部順序,或分字交叉。要指示明顯,或前后東西,或去留增減,能如斯,斯為上;忌拆合混亂,或字部無序,或筆劃顛倒。忌指示不明,或零件雜陳,或任人組湊,倘如斯,斯為下。”[4]

          三是擬面求自然。關于謎面的“自然”,趙首成先生認為成句面天然優于自擬面:“在底面準確扣合的前提下,會意謎一般多取成句面,無需嘔心剔肺,天成渾然,自然優異于自撰面。”[5]但成句就算都是“天成渾然”,也有個自然程度高低的問題。一般而言,認為熟句優于生句,短句優于復句,熟典優于僻典,總無大錯。對此問題,百川先生有一個頗有意思的觀點,一方面,他說“讀人謎,恒究其底面之扣合貼切否,有趣否”,“不因其取作謎面之句我所未讀,而不屑之、菲薄之”;一方面,他又說,“然生澀之謎材,施之于我,我則不為。”[6]從中可知,百川先生還是重熟悉而輕生澀的,但考慮到他人可能有不同認識(譬如林仲杰先生就認為“所謂僻典,本無一定界限,僻與不僻,系于讀與不讀、用與不用而已”[7]),他只把這一觀點用作自律,并不強加于人。

          與會意謎不同,離合謎的謎面多為自撰。作為一種容量小、受限多、創意不可重復的文學形式,自撰面要做到“自然”難度更大。特別是那種“俯拾即是,不取諸鄰”的極致“自然”,幾乎可遇不可求。大部分時候,自撰謎面的“自然”是一種精心煉字、刻意雕琢的人為結果,“所謂自然從追琢中出也”[8]。但追琢也有個“度”的問題,有時過于追求煉字,反而容易失之于刻意,離“自然”的目標愈行愈遠。所以百川先生說,“祖詠《終南余雪》,不顧試帖格式,曰:意盡于此,遂成千古名作。制謎謀面,旨在銷納謎底,茍意盡,何多求于敷陳對仗。所謂春秋筆法,取舍有宜。”[9]這才是自然的真諦。

     

    [1]鄭百川《謎余閑話》。

    [2]鄭百川《謎余閑話》。

    [3]鄭百川《謎病例話》。

    [4]鄭百川《謎余閑話》。

    [5]趙首成《源流•特色•風格•辯證》(《二十四謎品》序)。

    [6]鄭百川《謎余閑話》。

    [7]林仲杰《典謎談藪》。

    [8]況周頤《蕙風詞話》。

    [9]鄭百川《謎余閑話》。

     

    (三)氣韻與技巧的貫通

    ——“氣通神連,撰精結巧”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曾寫華山派有氣、劍二宗,氣宗講究“以氣御劍”,認為武功以氣為體、劍為用,氣為主、劍為從,氣為綱、劍為目;劍宗則相反,注重劍法劍術,不注重內功修為。二宗爭斗百年,互不服氣,實力此消彼長,不能決一高下。最后雖氣宗勝出,也是使了陰謀詭計之故,并非純以武功勝也。

          與氣宗劍宗之爭類似,燈謎也有離合會意之別。離合法與會意法乃燈謎的兩大主流法門,二者成謎的手段不同,審美的取向不同,謎味的來源也不盡相同。會意謎往往以氣韻勝,尤其南宗的大攏意會意謎,于此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薛鳳昌所謂“謎之佳者,要以空靈者為最上乘”,“謎語貴在傳神,表里并不拘拘于配合”[1],即是此意。張起南《橐園春燈話》中列舉的幾條神品、能品、逸品,亦無不如此[2]。離合謎則往往以技巧勝,講求拆分的眼光、重構的技術和撰面的功夫。二者相輔相成,各擅勝場,雖然并無“相爭”之意,但也有個偏好和取舍的問題。

          按常規的說法,似乎南宗長于會意,北派更喜離合;百川先生則說,“后生好拆合,老大多會意”[3]。年輕人是不是真的更喜歡拆字謎,并沒人做過民意調查,但畢竟拆字離合入手更簡單,思路的開放性也更大,年輕的網絡謎人一度熱衷于此道,也是事實。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對待離合與會意的關系呢?百川先生對此有著極其精彩深刻的見解:“會意參別解,氣通神連,是制謎之基本功夫;增損加離合,撰精結巧,是措底之通變手法。只重結撰,不諳神氣,素質猶差大半;唯知傳神,未通結撰,家數總嫌未全。”[4]一味追求技巧,只強調骨法用筆而忽視以形寫神,易失之于拘泥輕淺;一味追求神氣,只強調氣韻生動而忽視養形以物,易失之于虛空寬泛。這就好像氣宗劍宗,本是同源,怎奈岳肅蔡子峰各讀一半《葵花寶典》,不明就里,斷章取義,才演出這莫名其妙的氣劍之爭。

          至于這“氣通神連,撰精結巧”的“素質”和“家數”到底如何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功力,百川先生也有高論:“制謎當相底定法,一底入手,有意可會,施之別解變意而能成,何多事于拆合;一詞入眼,有部可拆,假之描述拆合而可納,何拘迂于會意。能成、可納,皆入佳境。”[5]這說的是“因時而變、因勢而用”。同時,二者的關系還可以有“你中有我、合二為一”的一層,會意謎也可以講技巧,離合謎也可以重神韻,就像氣宗的岳不群也追求劍法的高超,劍宗的風清揚內力同樣深厚。換言之,只掌握會意與離合其中某一項技能,或雖掌握兩種技能但不能融會貫通者,只能稱工匠,卻難成大師。

          論及此處,又想起百川先生的“老大”與“后生”一說。如果說年輕謎人好拆合甚至多字拆合是一種未必健康的傾向,那如今網絡謎壇成句頓讀一統天下,離合拆字幾無出頭之日,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亞健康呢?

     

    [1]薛鳳昌《邃漢齋謎話》。

    [2]張起南《橐園春燈話》:“如張文襄之‘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射易經,中心疑者其辭枝’,神傳阿堵,馀味盎然,是為神品。葉奐彬吏部之‘末座少年,異日必是有名卿相,射詩經,綠衣黃裳’,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是為能品。某君之‘伯姬歸于宋,射唐詩,老大嫁作商人婦’,別開生面,妙造自然,是為逸品。”

    [3]鄭百川《謎余閑話》。

    [4]鄭百川《謎病例話》。

    [5]鄭百川《謎病例話》。

     

    (四)風格與流派的辯證

    ——“制謎初無定法,自能遣驅百法”

     

          從小學謎,就知道燈謎有南宗北派之說。南宗是清楚的,無非用典、成句、大攏意。北派就一直沒太弄明白,相對清楚的是自撰面、七字、合律,剩下的就有點說不太清了,似乎有人說用格不算;有人說必須斷句相扣才行;有人說只能是拆字,會意不算;還有人說只能是離合法猜單字,拆多字的都不能算。不免困惑,為何北派的定義如此混亂?為何北派不是和南宗相對,從規律和風格出發,把自撰面、合律、講究文采作為立派原則,而是要把自己限制得如此之死,非得七字面,五字就不行,兩句七字也不行?非得暗用謎格,明用謎格就不行?非得拆字甚至是拆單字,會意就不行?

          年輕的我只是困惑,并沒有就此深想,總以為謎界既然約定俗成,自然有其道理。直到讀到百川先生關于“北派”的有關文章與通信,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困惑不是沒來由的,這“北派”一說,果有蹊蹺。

          經過較為詳細的考證和分析,百川先生認為,“北派”既與地域上的“北方”無關,也不是一個真正的“流派”,只是“制謎的一種取面形式”而已[1]。我對謎史鉆研不深,對北派的史實考證沒有發言權,真正讓我折服的是考證背后百川先生對風格、法門和流派的看法。

          百川先生認為,制謎講究“意得而法遂”,所以說“制謎初無定法,自能遣驅百法”[2]。而所謂流派,不過是某種法門、特色和風格的集中體現,“由于偏好,慢慢地形成一人或一地的特色,漸成家數。”而“后學者秉師承、重家數,唯我法獨善,存門戶之見”,“妨礙謎學的交流和發展”。[3]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一人有一人制謎偏好,一地有一地之制謎習慣,習慣與偏好,使謎路越走越窄。造作的謙稱敝帚自珍,是狹隘驕傲的隱形表現;過份地強調地方特色,是固步自封的公開宣揚。”[4]

          我總結百川先生的觀點,所謂“流派”,應該是事后的而不是事前的,是對特色風格的凝練總結,而不是對創作實踐的教學引導,“有誰抱住此法不放,以為有師承、正流派,肯定就會跌入不可自拔的泥淖”;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能夠與時俱進、自我完善,而不是抱殘守缺、一成不變,“從來就沒有幾個家數是那么分明的”,而且“謎旨要求多變”,“誰耐煩老是按一個特定的模式一輩子做下去呢”;應該是兼容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能給謎作者破圈出派、放飛自我的自由,不能像孫悟空那樣畫個圈,“在不知不覺中起著把人‘釘在一個地方’的作用”。至于謎人與流派的關系,也應該是耦合的而不是隸屬的,是吸收的而不是拘泥的,不能“自甘栓在一個固定的樁上”,更不能“只看到和推崇自家的特色,抹殺和鄙薄別人的特色”。“專習一家,慳慳小哉”,一個優秀的制謎者,應該摒棄門戶之見,“多師、多思”,“不盲目排斥異己,取眾家之長”。[5]

          這些觀點對我影響至深。在《識謎十辯》中,我提出“個人可以有風格,地域可以有流派,但謎壇不可無多樣性”;提出“理論可以有爭鳴,實踐應當留空間;制謎可以有偏好,欣賞不宜有桎梏”;提出“我們贊賞謎人不盲目跟風、不隨波逐流,保持個性、彰顯特色,堅持做自己;我們也贊賞謎人勇于嘗試不同風格,借鑒吸收一切優秀的方法和技術,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塑造更好的自己”;提出“傳統燈謎與網絡燈謎需要的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學習、互相彌補、互相融合”等等[6],無不是受了百川先生的啟發而產生的感想。

     

    [1]鄭百川《通信(二)》。

    [2]鄭百川《謎余閑話》。

    [3]鄭百川《法門·流派·多師》。

    [4]鄭百川《謎余閑話》。

    [5]本段均引自鄭百川《法門·流派·多師》。

    [6]王磊《識謎十辯》之九“寬窄之辯:風格與多樣”。

     

    (五)讀書與思考的共振

    ——“謎材無盡,謎思常新”

     

          《謎余閑話》的第一句就是“制謎宜多讀書,以蓄精華,以備實用”[1],可見百川先生對“讀書”這件事的重視。

          制謎為什么要讀書?我以為,不讀書無以漲學問、開眼界,在制謎與猜射中傳播新知、教化無形,體會知識的無涯;不讀書無以曉過往、知典故,在成句與典謎中洞徹古今、鑒往知來,觸摸歷史的溫度;不讀書無以懂修辭、明文理,在謀面與煉字中舞文弄墨、摛翰振藻,沐浴文學的華美;不讀書無以通邏輯、善創造,在別解與建構中深溝淺壑、回互其辭,感受理性的力量。

          讀書之外,還要多讀謎。百川先生認為,“學謎須多讀古今名家謎作,知其心思,明其手段,慕而摹,求而追;久而近,及而變,能變則庶幾能成。”“多閱古今謎籍,親傳統而開眼界;多交先進后學,攻己短而效人長。”[2]除了讀書、讀謎,生活這本大書也是必讀的。因為“謎材無盡”,如能“時時著意,事事留心”[3],自然有永不枯竭的創作素材。

          通過讀書與讀謎,可以達到三方面的效果。一是能力的增強,“易知好歹”;二是境界的提升,“能明去就”;三是謎材的積累,“以蓄精華”[4]。而不讀書不讀謎,不“吸收前人的精華,借鑒名家的經驗”,是很難有提高的,更遑論“達到神、妙、精、巧的境界”[5]了,“未見不讀古今名家力作,不曉通變,而能具個人風格名世者。”[6]

    如果說閱讀解決的是積累的問題,那么思考解決的就是創新的問題。

          我在《識謎十辯》一文中曾經論證過,由于材料選擇的局限性、創作思路的唯一性和別解思維的獨特性,決定了創新是燈謎藝術的內在屬性,也是燈謎發展的內生動力。[7]百川先生也高度重視燈謎的創新。如前所述,閱讀有“三讀”——讀書、讀謎、讀生活,那么創新也有“三新”——素材新、謎法新、思路新。

          所謂素材新,是指“注意新事物,保持敏銳的觸覺,多攫取新的底材”[8]。除了發現新素材之外,還可以創造新素材,比如對謎目范圍的拓寬,將“通假字”“形近字”等納入謎目,就是挖掘素材的極好辦法。有謎家曾很不以為然,認為“與傳統燈謎不可同日而語”,“當慎之”,百川先生旗幟鮮明地進行了辯護[9]。

          所謂謎法新,是指“在眾多成法的基礎上,花心思去求突破”[10]。對于張哲源先生首倡的印謎,他為之鼓呼、為之喝彩;對有異于傳統謎法的“底目連體”“底材延伸”“謎面提示”等新謎法,他不但認為是“豐富燈謎內涵,促進燈謎藝術不斷發展的有益之舉”,是“謎人力求突破、創新的已有顯著成績”,還在常見的“燈謎法門”之外特設“燈謎的變法”予以紹介[11]。

          所謂思路新,是指“于思路上求異,要道人所未道,不滿足人云亦云”[12]。這一點特別為百川先生所看重。他多次說起過類似的觀點,比如“凡一底而擬數面者,扣底應各涉蹊徑,移步換形,各有意味。如面字雖異而取道實同,百謎一法,多而何趣”;“人制一謎固佳,見其佳而慕之,更尋一面句,扣合之間愈見緊切而有神氣,法同趣異,我樂為之;余制一謎固佳,因其佳而喜之,偶逢一面句,扣合之間,別見新意而有變數,法異趣同,我樂為之”等等[13],并認為,“能如此,方能入情理之中,出意表之外,收奇思巧得之功”[14]。

          積累是創新的基石,創新是積累的迸發。積累決定燈謎的厚度,創新決定燈謎的高度。沒有積累的創新就像沙堆上起高樓,沒有創新的積累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有了閱讀的積累,就可以“窮根溯流,先辨諸法之訣要,譬之在胸成竹”;有了思考的創新,便能夠“竭思運智,開啟謎材之機紐,遂成出口蓮花。”[15]

          在《謎余閑話》的最后一則,百川先生曾引嚴羽《滄浪詩話》:“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并說“我欲改其中‘詩’字以為‘謎’,以做謎人箴。”[16]

          此段文字,豈非百川先生精妙謎識之最好注解乎?

     

    [1]鄭百川《謎余閑話》。

    [2]鄭百川《謎余閑話》。

    [3]鄭百川《謎余閑話》。

    [4]鄭百川《謎余閑話》。

    [5]鄭百川《〈柯國臻先生謎藝研討〉前言》。

    [6]鄭百川《謎病例話》。

    [7]王磊《識謎十辯》之十“新舊之辯:傳承與創新”。

    [8]鄭百川《燈謎之我見》。

    [9]鄭百川《為“這類”謎目,兼為自己說幾句》。

    [10]鄭百川《謎法概述》。

    [11]鄭百川《謎法概述》。

    [12]鄭百川《語不驚人死不休》。

    [13]鄭百川《謎余閑話》。

    [14]鄭百川《語不驚人死不休》。

    [15]鄭百川《謎余閑話》。

    [16]鄭百川《謎余閑話》。

     

    未完待續……




    「還沒有人打賞,我來支持一下」

    謎材網

    真誠打賞,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

     謎材標簽: 鄭百川 燈謎藝術
     編輯整理:謎材網 www.ladymigraine.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時間:2020-12-08 13:45
     閱讀 

     微信公眾號:謎材網(cdengmi)
     版權聲明:任何轉載及復制,請注明謎材來自謎材網//不注明出處,謝絕一切轉發及復制,請尊重整理人員的辛勤勞動!
     轉載及復制,請注明出處!謎材網
     本文鏈接:http://www.ladymigraine.com/dengmi/dmzl/2675.html

    頂一下[1]

    踩一下[0]

    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国产女同互慰出水
      <strong id="3qlu6"></strong>
    <strong id="3qlu6"></strong>
    <i id="3qlu6"></i>
    <blockquote id="3qlu6"><rp id="3qlu6"></rp></blockquote>

    <i id="3qlu6"><table id="3qlu6"><b id="3qlu6"></b></table></i>
  • <i id="3qlu6"><track id="3qlu6"><menu id="3qlu6"></menu></trac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