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港謎材
金港鎮隸屬于蘇州張家港市,位于張家港西郊,是張家港市城市副中心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謎話金港”人物篇:
殷念喬(1890—1926)原名貽孫,筆名亦蘇,南沙三甲里(屬南沙鎮三省村)人,民國4年(1915年)任教于大南鄉第二初等國民小學(簡稱“大南二小”,現南沙小學的前身),翌年秋任校長。殷念喬不僅一生熱心教育事業,為群眾辦好事實事,而且始終以天下為己任,不斷求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劉天華(1985—1932) 字壽椿,祖籍南沙前殷家埭(屬南沙鎮馬橋村)。中國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劉天華的音樂創作成就主要在民族樂曲方面,共創作二胡獨奏曲10首、琵琶獨奏曲3首、民族樂器合奏曲2首。著名傳世樂曲《空山鳥語》《月夜》《光明行》《良宵》 劉北茂(1903—1981) 原名劉壽慈,祖居南沙前殷家埭(屬南沙鎮馬橋村)。中國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也是劉天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發展者。天華逝世后,劉北茂為了繼承其“改進國樂”的遺志,毅然放棄西北大學英語教授的席位,改任音樂教授。先后在四川、南京、安徽、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他一生創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獨奏曲,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
劉半農(1891—1934) 祖籍南沙前殷家埭(屬南沙鎮馬橋村)。中國語言學家、現代文學家。原名劉壽彭,后改名劉復;劉半農一生著有《半農雜文》《半農談影》,詩集《揚鞭集》,采編方言民歌集《瓦釜集》,翻譯作品《法國短篇小說》《茶花女》,專著《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等。1958年為紀念劉半農,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劉半農詩選》。孫遜群、茅學勤烈士是沙洲人民的優秀兒女,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活躍在蘇南地區的農民運動負責人。他們信念堅定、百折不撓,以追求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為己任,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直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郁詠春(1882—1937) 名梓春,一名棣芬,字詠春,郡庠生,南沙三甲里(屬南沙鎮三省村)人,日本宏文師范學校畢業生,是南沙地區第一位留學日本的知識分子。郁詠春幼年聰穎,遵父親介祉公教誨誦讀經史。不久,他進入江陰禮延學堂攻讀。在名師指點下,他文思如涌,學業大進,不僅國文古文爛熟于胸,而且對勾股九章算術無不精通,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高才生。民國28年(1937年),日軍侵入江南,郁詠春一家不得不避難于江陰長涇之嚴家村。一日,日軍進入該村,郁詠春挺身而出,以日語同日軍頭目交談,請求毋濫殺無辜。村民由此得以保全,雞犬不驚。是年臘月初一,郁詠春在嚴家村病逝,享年55歲。
盧洪漢(1903—1945)又名盧義生,南沙鎮山村張家埭人。民國10年(1921年)畢業于江陰師范學堂,畢業后于同學結伴遠渡南洋赴印尼任教,民國15年因戰亂回家鄉。民國16年秋經學友徐鴻英介紹至福建永春縣五里街小學任教,同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由于進行長期的艱苦的革命斗爭活動,使盧洪漢積勞成疾,經多方醫治無效,于民國34年6月病逝,其忠骨埋葬在香山東麓的棋盤山南端。1949年12月3日由江蘇省蘇南行政公署(第375號)批準為革命烈士。
徐江萍(1903—1986)又名徐逸凡,乳名馥堂,曾名徐平,化名從赤,南沙徐家壩(屬南沙鎮柏林村)人。清宣統二年(1910年)至民國15年(1926年),先后在家鄉私塾和吳江師范讀書。民國14年春,在吳江師范加入國民黨。“五卅”運動爆發后,帶頭參加罷課、募捐活動,聲援上海人民的正義斗爭。民國15年7月畢業回家后,由共產黨員徐鴻英介紹,結識孫遜群,隨即從事農民運動。民國16年春參加江陰縣農民協會,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參加農民暴動。1949年負責創辦全國第一所公安學校——東北公安學校。同年11月,南下桂林,接收國民黨政權,任桂林市公安局長。1986年6月29日,徐江萍因病在廣州病逝,享年83歲。
繆端生(1905—1987) 南沙占文橋(屬南沙鎮占文村)人,生物學博士,教育家。民國24年4月,畢業于京都帝國大學,獲理學士學位,1959年獲日本京都大學理學博士榮銜。他編著的主要書籍有《鳥類講話》《動物生理學》《生物學研究論文集》《生物實驗法》,還有《高中生物學》教材,大學叢書《昆蟲學通論》。
瞿芑豐(1903—1989)小名貽孫,南沙三甲里(屬南沙鎮三省村)人。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民國38年5月5日蘇州市軍事管理委員會派員到校接收,校名改稱蘇州市實驗小學,任命他為校長。1951年1月任蘇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是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54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民主黨。1955年3月選為中國農工民主黨蘇州市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自此連任六屆);5月,任蘇州市教育局局長;在政協蘇州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常務委員(自此連任四屆)。1958年起任中國農工民主黨江蘇省常務委員,并在1958年、1979年選為第七、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平時博覽群書,愛好詩詞,著有詩稿《幽草集》。晚年撰寫《晚清樓回憶錄》。
王箴(1899—1994)曾用名王銘彝,南沙占文橋(屬南沙鎮占文村)人。著名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化學工學會創始人和化纖工業奠基人之一。民國13年獲密執安大學化學碩士學位。民國15年獲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王箴著有《化學之基本觀點》《中國化學家對于纖維工藝化學的貢獻》《綜合利用的起源》等一批學術論文。
蔣佩芬(1914—1995)女,南沙三甲里(屬南沙鎮三省村)人。中國基督教協會原副會長、江蘇省基督教協會原會長、江蘇省原政協委員等職。1982年起擔任《基督教義工講義》編委,撰寫了《舊約概要》,并與同工合寫了《怎樣做義工傳道人》。著有《起來,與我同去》《信仰與事奉》等講道集,先后由金陵神學院出版。1989年11月起,擔任中國基督教圣經出版委員會主任和《圣經簡釋本》主編,為推動圣經出版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
吳中偉(1918—2000) 南沙七房莊(屬南沙鎮柏林村)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家,混凝土科學與技術的先驅和奠基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榮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編著的《補償收縮混凝土》《膨脹混凝土》《水泥基復合材料導論》等被公認為是混凝土科學方面的經典著作。
郁祖祺(1911—2002) 字子祥,江陰中醫主任醫師,江蘇省名中醫,中國名譽中醫學家。清宣統三年(1911年)農歷五月十一日出生于三甲里南街一個書香之家,受父親的影響,年少時即隨父郁詠春及當地名醫學習中醫內外科、婦兒科、針灸科,19歲即懸壺于江陰、無錫、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以針灸聞名四方,1948年就被當時的中央考試院授予中醫師資格。著有《急慢性腎炎的中醫療法》《血府逐淤湯治療淤血呃逆》等文,先后刊登在《中國中醫急癥》《中成藥研究》等全國性雜志上。
王道明 民國22年(1933年)1月生,南沙港上村人。民國34年至民國37年就學于后塍崇真中學(初中),1951年考入山東醫學院,畢業后分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1956年至1968年任住院部醫師。1974年任黑龍江醫療隊隊長,并出國考察。1976年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任主治醫師,腦外科主任。是年8月赴唐山抗震救災,任醫療隊隊長,1976至1979年參加赴柬埔寨的醫療隊,從事援助醫療工作。1980年回國后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1981年9月任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1983年10月至1993年7月任上海市衛生局局長、黨組書記。
蔣才元民國23年(1934年)10月生,南沙三甲里人。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書法協會會員,全國優秀體育教師。曾擔任張家港市政協第三、四、五屆常委。1956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學院體育系,先后任山東濟南教師進修學院和曲阜師范學院附中體育教師。在他的辛勤培養下,一撥又一撥的體育人才從曲阜師范學院附中走出。蔣才元還利用教書以外的時間自學苦練舉重,不僅個人獲得了山東省輕量級舉重比賽一等獎,還成立了一支學校舉重隊,培養了一批舉重人才。至1969年上半年,蔣才元在山東已經獲得舉重、體操、足球一級運動員和一級裁判等榮譽。
王慶一 民國24年(1935年)4月生,祖居南沙,煤炭信息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出版了《中國能源》《能源詞典》《中國能源年評》等專著;在國內外30多種刊物上發表170多篇論文。2001年起兼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協工科學會聯合會節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和《能源政策研究》主編等職。
陳學定 民國28年(1939年)7月生,南沙長山村老貓埭人。甘肅省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993年獲甘肅省園丁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機械工業部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
施耀興 民國29年(1940年)10月出生于江陰縣南沙馮家埭(屬南沙鎮朝陽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在鄰村施家埭小學讀書。1958年10月,施耀興應征入伍,之后一直在青海服役和工作。他在部隊歷任報務員、班長、電臺臺長、作戰科長、縣武裝部長。1983年5月,施耀興任青海省海南軍分區參謀長。1985年任青海省海南軍分區副司令員。1985年至1995年任中共青海省軍區委員會委員。1989年10月任青海省玉樹軍分區司令員。1990年12月任青海省海西軍分區司令員。
裴錫章 民國32年(1943年)生,祖居南沙裴家巷(屬南沙鎮青橋村),今無錫胡埭南灣人。江蘇省公安廳廳長。
徐錫寶1950年3月5日生,南沙柏林村人,大專文化。張家港市副市長,全國綠化獎章獲得者。1971年在南沙糧管所工作,1979年至1983年歷任張家港市糧食局辦事員、副股長、副局長,1984年任張家港市糧食局局長,自1991年起任張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孫永華1960年1月生,南沙港西村中巷上人,高中文化,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張家港市易華塑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全國外來務工青年良師益友稱號獲得者。
茅學勤(1900~1929),學田圩(今學田村)人,1927年3月下旬,茅學勤參加了縣農民協會舉辦的農運骨干講習班。學習結束后,茅學勤回鄉組織成立農民協會,任后塍地區農民協會會長?! ?929年1月8日,茅學勤調任中共淞浦特委軍委書記。由于叛徒告密,茅學勤和高大生、曹正林等一起被捕。在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面前,茅學勤堅貞不屈,2月6日,茅學勤英勇就義,年僅29歲。
孫遜群(1897-1927)我市中興鄉大德村人(現屬保稅區<金港鎮>中德社區),是我市第一位共產黨員,先后任江陰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和農民自衛軍總指揮、中共無錫縣委書記等職務。1927年10月23日,他不幸被捕,并于當年11月13日慘遭殺害,年僅30歲。
郁全和,男,1941年6月出生于今長江村。1970年入黨,1973年起先后任長江大隊副書記、書記。1992年起任港區鎮黨委副書記、長江村黨委書記、江蘇長江潤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80年以來,郁全和先后榮獲張家港市優秀共產黨員、張家港市勞動模范、張家港市十佳標兵;蘇州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聞人物、蘇州市明星企業家、蘇州市農村現代化建設帶頭人;江蘇省鄉鎮企業家和江蘇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邢忠修1926年1月生,后塍鎮南街(今后塍中心社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爾蘭大使。邢忠修駐外屆滿回國,先后在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任特邀研究員。
湯銘新1938年11月生,后塍鎮中街(今后塍中心社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拉圭、玻利維亞大使。曾擔任國際和平年中國組委會副秘書長,中國拉美學會理事?,F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外交史學會會員、前外交官聯誼會會員和中國翻譯家協會會員。
湯小泉 女,1947年5月生,后塍鎮中街(今后塍中心社區)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執行理事會董事長、黨組成員。
徐玉芬 德積鎮長明村尤家岸人。1941年11月生于王家,因父母早亡,六歲時,由蘇三堂的徐家收養,遂改姓徐。大學文化。中共黨員。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朱炳榮 1944年8月生,德積鎮小明沙村人。中共黨員。江蘇省勞動模范。
唐冬青 1963年12月生,德積鎮新套村太字圩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張家港市公安局法制辦公室主任,二級警督。全國公安法制系統先進個人。
王 祥 1969年10月生,德積鎮北蔭村人。中共黨員。醫學博士,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省創新二等獎獲得者。對內科各個系統疾病,特別是呼吸內科疾病的診治有較深的造詣。
余靜德又名王松林,男,出生于原柏木村余家埭。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4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86年3月批準離休,享受處(縣)級待遇。
方園英女,乳名方園園,1957年8月16日出生于今大德村?,F為港區自來水廠職工。1979年3月,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1981年當選為沙洲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郁霞秋:1963年9月生,漢族,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黨委書記。自2005年起,郁霞秋接任村黨委書記和集團總裁,經過幾年的發展,郁霞秋將長江村和潤發集團帶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近3年來,長江村各項經濟數據基本實現翻了一番,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15%以上,2013年集團銷售額達48億元。她還帶領長江村主動幫扶小崗村、韓家港村,形成了帶動效應。發展經濟的同時,郁霞秋也在建立民生保障和人文關懷上下功夫,長江村已實現全民就業,失地農民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全村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100%;建立了以村民養老、幫貧救助為重點的保障體系,每年為老年人發放助養金。郁霞秋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江楊清:1944年生于中國江蘇省張家港市雙山島。1963—1969年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后一直從事內科臨床。1979年錄取為母校首屆中醫內科碩士。師隨著名中醫、全國首批三十名中醫大師之一的徐景藩教授。1983年錄取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內科博士生,師從著名的董建華教授(工程院院士)。86年獲醫學博士學位,為我國第一位(代)中醫博士。江楊清目前擔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全球最大的中醫藥學術組織)主席團執行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張家港廣和中西醫結合醫院董事長等職。
曹國慶: 1964年9月出生于金港鎮南沙,崇真中學第十一任校長,黨支部書記,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
林榮:出生于張家港市雙山島,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977年7月,剛剛從地區師范畢業的林榮懷著滿腔的熱情走進了雙山中學的校門。常年擔任雙山中學校長,1996年度、2001年度被評為中共張家港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2003年——2006年連四年被評為張家港市“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被評為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和江蘇省師德先進個人, 2005年6月被省政府授予“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2006年7月榮獲“蘇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中國好人”楊佳怡: 2015年保稅區(金港鎮)中興小學 11歲女孩楊佳怡榮登“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2013年,楊佳怡的父親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為挽救父親的生命,楊佳怡勇敢地提出捐獻自己的造血干細胞。由于她年紀小,體重輕,父親所需的造血干細胞量要分兩次提取,而每次提取的過程對這個瘦弱的小女孩都是一場疼痛的考驗,但她自始至終沒喊一聲疼,沒流一滴淚,這種勇氣和反哺父親的愛難能可貴。
道德模范 蔣永明,男,1945年11月出生,初中文化,張家港市AAA軸承廠退休工人,家住張家港市金港鎮后塍中街124號。一位熱心七旬古稀老人,在看到別人不幸落水危難的關鍵時刻,勇于伸出自己的援手,兩年時間連續施救兩人,卻從來不圖任何回報。
趙建東,44歲,“蘇州市學習之星”, 2008年,成立點石教育培訓中心,致力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肩負起“為千萬家庭的幸福而努力”的使命。創建的明德文化志愿團,被評為2014年度“保稅區(金港鎮)十佳志愿團隊”,個人多次被評為市、鎮社區教育先進個人。 《謎話金港》地方特色謎材
序號 老的香山十八景 序號 新的香山十八景 特色教育基地
序號 |
|
|
|
|
1 |
釣魚臺 |
1 |
望江亭 |
心靈氧吧 |
2 |
采香徑 |
2 |
烽火臺 |
愛心驛站 |
3 |
梅花堂 |
3 |
藕香湖 |
青蘋果之家 |
4 |
洗硯池 |
4 |
金鰲出海 |
徐玲公益書屋 |
5 |
石虎門 |
5 |
清池 |
綠山軍 |
6 |
圣過潭 |
6 |
聽松吟 |
阿龍筆會 |
7 |
觀音殿 |
7 |
荷花茶廳 |
后塍盆景 |
8 |
荷花茶廳 |
8 |
采香徑 |
香山書畫 |
9 |
圓寂塔 |
9 |
葫蘆塘 |
元豐說唱 |
10 |
聽松吟 |
10 |
鹿女湖 |
東山翰墨軒 |
11 |
桃花澗 |
11 |
圣過潭 |
金港大講堂 |
12 |
圣清池 |
12 |
梅花塘 |
4A級香山景區 |
13 |
毗陵井 |
13 |
洗硯池 |
東山村古遺址 |
14 |
巫山夜雨 |
|
藏軍洞 |
香山烈士陵園 |
15 |
天臺石 |
|
桃花澗 |
后塍學勤廣場 |
16 |
歸云洞 |
|
老虎嘴 |
德積法制廣場 |
17 |
烽火墩 |
|
石虎門 |
雙山渡江紀念碑 |
18 |
藏軍洞 |
|
釣魚臺(亭) |
|
地方小吃: 長江三鮮:刀魚、河豚、鰣魚地方小吃:螃蜞豆腐、油馓子、大餅、麻尖角、豆腐花、老白酒、刀魚餛飩
地方特產:高峰茶葉、虎頭鞋、蘆花鞋、對稱剪紙 非 遺:梅花糕、沙洲優黃、后塍竹編、雷溝大布
民俗民風:
后塍武術、后塍泥塑、后塍龍燈技藝香山廟會、香山山歌、香山云燈舞、香山打夯號子香山諺語、香山寶卷、香山八仙拳、香山正一道教音樂、
“謎話金港” -- “企業品牌篇” 謎材
一、 金港鎮
二、 上市公司1、 保稅科技2、 華昌化工3、 長江潤發 4、 康得新5、 天沃科技6 、 東華能源
三、 知名企業:
江蘇張家港釀酒有限公司、攀華集團、東海糧油、欣欣化纖、國泰華榮、天宇羊毛、金陵紡織、中集圣達因、張家港港務集團、浩波化學、金和開關、久盛船業、圣匯氣體、澳豐毛紡、張家港市AAA軸承有限公司、其元集團、統清食品、長順集團、意通化纖、神農滅菌、燦勤科技、順德工業
四、 著名商標1、 沙洲優黃---江蘇張家港釀酒有限公司2、 華達涂層---攀華集團3、 福臨門、五湖、四海------東海糧油4、 雷溝大布---金陵紡織5、 AAA牌軸承--張家港市AAA軸承有限公司6、 天欣---------欣欣化纖7、 澳豐羊毛---澳豐毛紡8、 統一、統清---統清食品
金港地名、道路名、河道名
幼兒園: 后塍幼兒園、金港中心幼兒園、南沙幼兒園、德積幼兒園
小學 : 金港中心小學、港區小學、中興小學、占文小學、南沙小學、后塍小學、新塍小學、德積小學、藍天小學、白云小學
初中: 港區初級中學、南沙中學、后塍中學、護漕港中學
高中: 崇真中學
成人學校:老年大學、社區教育中心
村、社區、辦事處等:長江村、巫山村、張家港村、灘上村、海港社區、金潤社區、中德社區、中港社區、中南社區、中苑社區、中興社區、安定社區、中圩社區、晨陽村、金都社區、長山村、山北村、柏林村、東山村、港西村、占文村、南沙社區、朱家宕村、高橋村、新塍村、新塍社區、袁家橋村、封莊村、三角灘村、學田村、后塍中心社區、塍豐社區、福民村、小明沙村、朝南村、新套村、德積村、永興村、雙豐村、北蔭村、元豐社區、德豐社區、南沙辦事處、后塍辦事處、德積辦事處 路名: 江海路、長江路、長山路、黃泗浦路、鎮山路、蟠江路、香山路、香山大街、東山路、牛軋路、巫山路、天福路、君秀路、天臺路、中興路、中港路、S338省道、人民路、健康路、文星路、港華路、渤海路、中華路、金港路、塍中路、護漕港路、永順圩路、太豐路、晨德路、通江西路、晨港路、港豐公路、金廈路、崇德路、從善路
醫院: 金港人民醫院、廣和醫院、香山醫院、沙洲醫院
地名: 中興新村、中圩新村、安定新村、中德新村、金橋花園、金都小區、陽光綠城、金港現代城、金港苑、紫金國際、錦繡金港、鑫江花園、影劇花園、富豪新村、香山小區、鎮山小區、長欣小區、怡馨園、紫竹庭園、上耀小區、新晨花園、富都花園、寶靈花園、華申苑小區、攔門沙村、軍民村、金城村、金灣花園、新塍小區、迎新家園、金城小區、文昌小區、劉家巷別墅、萬寶家園、幸福小區、金潤發小區、芙蓉小區 橋名: 西五節橋、南沙大橋、三省大橋、占文橋、黃泗浦大橋、江海大橋、復興橋、侯家港橋、三節橋、海港大橋、巫山橋、通興橋、人民橋、后塍大橋、共和橋、文星橋、誼城橋、高橋、躍星橋、太字港橋、德積橋、護漕港橋、嚴四麻子橋
河道: 巫山港、張家港港、思賢港、太字圩港、長江、南橫涇、南橫套、侯家港、天生港、
碼頭:張皋汽渡、雙山碼頭、永嘉碼頭、華達碼頭
山: 斷山、鎮山、香山、巫山、長山、鳳凰山、薛山
「還沒有人打賞,我來支持一下」
真誠打賞,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

編輯整理:謎材網 www.ladymigraine.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時間:2019-11-16 09:37
閱讀 次
微信公眾號:謎材網(cdengmi)
版權聲明:任何轉載及復制,請注明謎材來自謎材網//不注明出處,謝絕一切轉發及復制,請尊重整理人員的辛勤勞動!
轉載及復制,請注明出處!謎材網
本文鏈接:http://www.ladymigraine.com/micai/2234.html
踩一下[0]
頂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