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專題謎材
“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確定為“五岳”之北岳恒山。
恒山名稱
北恒、北岳、常山、崞山、恒山、恒岳、宏山、玄岳、陰岳、元岳、鎮岳、紫岳、大茂山、高是山、華陽臺、蘭臺府、列女宮、神仙山、太恒山、太乙宮、玄武山、紫微宮、北岳恒山、絕塞名山、人天北柱、壽岳福地、塞北第一山、塞外第一山、天下第二山、北國萬山之宗主
恒山山峰
北臺、茶山、東臺、橫山、壺山、佛山、華山(樺山)、惠嶺(秀麗嶺)、覺山(懸鐘山)、龍山(封龍山)、南臺、西臺、中臺、白虎峰、白見坨、白云峰、北支脈、蒼龍崖、草垛山(佛宿山、覆宿山)、翠屏峰、翠屏山、翠薇山、大尖山、大梁山、大廟山、大字嶺、墊子梁(甸子梁)、甸頂山、定心崖、飛石峰、姑嫂崖(舍身崖)、廣華山、果老嶺、恒宗峰、胡子嶺(狐子嶺)、黃羊尖(黃羊角、大同屋脊)、會仙崖、老君峰、六棱山、落子崖、麻家梁、麻田嶺、馬場梁、馬蹄梁、馬鬃崖、饅頭山、毛公山、目淚坨(沒淚坨)、南支脈、龐涓寨、跑馬梁、七竅峰、千佛嶺(塞外小黃山)、搶風嶺、青天背、神山尖(奶奶頂)、神溪山(鳳凰山)、孫臏寨、太白山(嵬白山、太白嵬)、天峰嶺、天臺山、停旨嶺、臥虎嶺、五峰山、五華峰、香爐峰、小平梁、熊耳山、玄岳峰、鴉角山、雁門山(勾注山、陘嶺)、一德峰、銀東梁、鷹家梁、玉峰山(三峰山、筆架山)、玉泉山、周公嶺、晝錦山、紫金山(紫荊山)、紫微峰、安全溝梁、大馬面山、大坪坨山(大平坨)、東甸子梁、關帝廟梁、黑驢溝梁(石人山)、恒山山脈、恒山山系、恒山主峰、恒山主脈、老爺廟梁、騾切崖山、密馬鬃梁、穆桂英山、寺臺灣山、王八圪塔、蔚縣南山、臥羊場山(臥羊場)、西甸子梁、小五臺山(小五臺)、大梁草帽山
恒山河流
東河、橫河(恒水)、壺河、恢河、渾河、唐河(唐水)、西河、大峪河(凌云水)、關子峪(黃土峪)、黑麻河、滹沱河(虖池、滹池、葡萄河)、壺流河、黃水河(治水、濕水)、潛龍泉、桑干河(桑乾河、漯水、溹涫水)、唐峪河(磁窯峽水、磁窯口水)、小南峪(李峪水)、源子河、恒山水庫、水神堂泉(壺泉、神泉)、湯頭溫泉、王千莊峪(峪溝、遠望峪、遠望峪水)、光崖口瀑布、下河灣水庫、枕頭河水庫、
恒山關隘
偏關、白草口、長嘴口、倒馬關、飛狐口(飛狐陘、飛狐峪、四十里峪)、光崖口(九里峽)、廣武口、虎風口、金龍口、龍泉關、磨峪口、寧武關、偏頭關、平型關(瓶形寨、平型嶺關)、茹越口、雁門關(西陘關)、陽方口、紫荊關、磁窯口關(磁峽口)
恒山景點
佛亭、恒頂、李峪、馬道、馬殿、木龍、牌樓、寢宮(北岳寢宮、舊岳廟)、山門、塔林、天梯、文廟、朝殿(元靈宮)、磚塔、白虎殿、白龍堂、白云洞、白云堂、寶峰寺、豹榆溝、北岳廟、碧峰寺、柏山寺、步云路、步云橋、藏經樓、崇靈門、出云洞、瘡神廟、純陽宮、翠雪亭、達摩洞、大殿頂、大士庵、大王廟、大云寺(大云禪寺)、大字灣、大字巖、得一庵、點將臺、斗姆閣、二郎廟、飛石窟、烽火臺、更衣樓、古民居、古戲臺、古棧道、關帝廟、觀音松、還元洞、黑龍池、恒山廟、恒山松、恒山云(恒山云海)、恒宗殿、恒宗巖、后土廟、葫蘆潭、黃龍峽、會仙府(集仙洞)、將軍松(大二將軍松)、接官廳、金雞石、金龍洞、金龍峽、九天宮、覺山寺(普照寺)、苦甜井、魁星閣(魁星樓)、老君石、淚佛寺、李牧祠(武安君祠、靖邊祠、鎮邊祠)、凌云閣、靈官廟、龍鳳亭、龍盆峪、龍泉觀、龍王廟、羅漢洞、羅漢寺、馬神殿、馬神廟、南大寺、南天門、內長城、千尺臺、千佛洞、千佛寺、琴棋臺、青龍殿、瑞泉寺、三教殿、三茅窟(茅三窟、三茅屋)、三清殿、三清觀、三陽洞、三元宮、山神廟、山羊溝、圣眷峪、十王殿、石脂圖、梳妝樓、水神廟(圣泉寺)、水神堂、松林臺、太白祠、太乙廟、桃花洞、通天路、通元谷、望景臺、望仙亭、望岳亭、文昌閣、文昌廟、文殊巖、臥龍松、五峰觀、五色石、夕陽巖、霞客亭、仙人墳、香爐溝、象鼻巖、萱草坡、懸根松、懸空寺、玄井廳、學士松、閻道祠、永安寺、羽化堂、御碑亭、御史松、玉皇洞、玉皇閣、玉女松、玉泉寺、圓覺寺、岳門灣、月崖洞、云峰寺、棧云崗、真武殿、真武廟(玄武廟)、鐘鼓樓、朱衣閣、壯觀碑、姊妹松、紫微閣、紫薇溝(紫芝峪)、紫霞洞、白龍飛橋、白龍王堂、北岳行宮、果老仙跡、恒山廟群、恒山索道、金雞報曉、空中草原、栗毓美墓、律呂神祠、摩崖石刻(摩崖題刻)、女附馬松、千佛寶塔、神溪濕地、四大夫松、夕陽返照、仙人洞府、小懸空寺、楊忠武祠(楊令公祠、楊家祠堂)、御祭古碑、玉羊游云、岳頂松風、漢白玉石林、恒山建筑群(第五小洞天)
恒山十八景
磁峽煙雨、云閣虹橋、云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危巖夕照、斷崖啼鳥、幽窟飛石、龍泉甘苦、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云、紫峪云花、石洞流云、仙府醉月、弈臺鳴琴、脂圖文錦、岳頂松風、磁峽煙雨
渾源八景
磁峽煙雨、岳頂松風、龍山霽雪、夕陽返照、玉泉寒溜、柏巖秋色、遠峪晴云、神溪夜月
恒山歷史名勝
白馬寺、白音觀、保其觀、北霞觀、碧水竇、彩云巖、藏書窯、沖虛觀、翠微樓、得月軒、鳳鳴亭、鉤魚磯、鼓琴洞、歸潛堂、黑鷹洞、集仙觀、將軍寨、金魚塘、凌霄觀、六郎城、龍山廟、樓煩關、秋香圃、瑞蓮池、三清觀、石銘陘、水陸宮、玄同觀、弈棋臺、云溪觀、鳳山書院
恒山題刻
禪、道、和、悟、恒宗、玄岳、壯觀、白云洞、第一峰、虎風口、金龍口、琴棋臺、一德峰、白云靈穴、壁立萬仞、蒼翠常新、大恒以寧、地闋恒宗、斗北一柱、飛石遺蹤、古今勝概、果老仙蹤、恒宗極天、景對南天、絕地通天、空中見佛、昆侖首派、靈宮顯應、靈山聳秀、路接天衢、名齊四岳、人天北柱、石壁凌云、雙姊臨風、松屏聳翠、聳翠流丹、騰云皎夢、天地大觀、天開神秀、天臺境界、天下巨觀、天下名山、萬木陰森、悟道仙蹤、悟道遺跡、夕陽返照、仙山顯岳、一局爛柯、圓渾雄厚、云中勝跡、云中勝覽、瞻天仰圣、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恒山名人
舜(名重華,字都君)、禹(名文命,稱大禹)、倉頡、昌容、董錫、方三、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青主)、高定、管革、雷思(字西仲)、雷淵(字希顏、季默)、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治(字為善)、劉徹、劉祁(字京叔,號神川遁士)、劉㧑、劉詢(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劉郁(又名士中,字文季,號歸愚)、茅固(字季偉)、茅盈(字叔申)、茅衷(字思和)、倪岳(字舜咨)、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沈鯉(字仲化,號龍江、潛齋)、孫威、孫武(字長卿)、孫震、魏源(名遠達,字默深、墨生、漢士,號良圖)、楊業(別名楊重貴、楊繼業)、嬴政、于吉、張角、張升(字啟昭,號柏崖)、顓頊、白玉崢(字一峰,號塞翁)、耿建瀛、桂敬順(字昭翼,號介軒)、忽必烈、胡來貢(字從治)、胡汝礪(字良弼,號竹巖、竹山)、黃應坤、寇士謙、李呈祥(字麟野,號五鹿)、李存孝(本名安敬思)、李隆基、李世民、李元通、栗毓美(字含輝、友梅,號樸園、箕山)、酈道元(字善長)、梁鑒堂(字鏡齋)、劉薄光、劉從益(字云卿,一作虞卿)、劉一云、麻倍之、馬文升(字負圖,號約齋、三峰居士、友松道人)、裴文度、釋道安、田應璜(字子琮,號秘齋)、蘇保衡(字宗尹)、孫公亮(字繼明)、王若虛(字從之,號慵夫)、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楊延昭(本名楊延朗)、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張德輝(字耀卿,號頤齋)、張果老(本名張果,字園林,號通玄先生)、張三豐(名通,字君寶,號三豐)
恒山植被
白樺、草甸(高山草甸、五花草甸、亞高山草甸)、篙類、灌叢(亞高山灌叢)、黃芪、冷杉、蘆葦(蘆葦草)、苜蓿(金花菜)、杄林、沙棘(醋柳、酸刺)、山柳(白榿木)、山楊(大葉楊、響楊)、苔草、楊樹、油松(短葉松)、云衫(白松、大云杉)、針茅(針茅草)、白羊草、臭冷杉(臭松、華北冷杉)、胡枝子(胡枝條、掃皮)、虎棒子、黃白草、黃背草、混交林、遼東櫟(柴樹、遼東柞)、落葉松(華北落葉松)、棉蓬草、鐵桿篙(白蓮蒿、萬年蒿)、樟子松、紫苜蓿(紫花苜蓿)、箭葉錦雞兒(鬼見愁、狼麻、毛毛刺)、土莊繡線菊(土莊花、石蒡子)
恒山農作物
蠶豆(胡豆、南豆、蓮花豆)、莜麥(玉麥)、高粱、谷子(粱、稷、粟)、黑豆(烏豆、黑大豆)、胡麻(油麻、脂麻)黃豆(大豆、菽)、蕎麥(烏麥、三角麥)黍子(黍谷)、甜菜(紅菜頭、菾菜)土豆(馬鈴薯、山藥蛋)、豌豆(荷蘭豆、青豆)、小麥、玉米(苞谷、包谷、苞米)
恒山礦產
鋇、金、磷、鋁、煤、鉛、欽(金紅石)、鐵、銅、鋅、鑰、肥煤、沸石、浮石、硅石、焦煤、氣煤、石棉、云母、大理石、高嶺石、漢白玉、花崗巖、黃鐵礦(愚人金)、煉焦煤、鋁土礦、膨潤土、松脂巖、珍珠巖、耐火粘土、晶質磷灰石、露天漢白玉、一水硬鋁石、黑色花崗巖(山西黑)
恒山特產
豹榆、彩陶(大磁窯彩陶)、莜面(塞北莜面)、恒酒、黃糕、黃花(黃花菜、金針菜、忘憂草)、黃芪(黃芪王、渾源正北芪)、苦菜(敗醬草、苦丁菜)、涼粉(渾源涼粉)、綿羊、砂器(渾源砂器)、杏仁、熏雞、北芪菇(恒蘑)、炒大豆、大杏扁、刀削面、地皮菜(地耳、地木耳)、豆腐干、供佛杏、恒山茶、恒山春、畫眉驢、蓮花豆、良種驢、良種馬、絨山羊、酥大豆、攤花兒、杏仁油(甜杏仁油)、熏雞蛋、野蘑菇、油辣椒、半細毛羊、北岳燒酒、恒山白酒、恒山布鞋、恒山大曲、黃芪羊肉、渾源燒酒、渾源土豆、荊莊籠籮、李峪杏干、羊毛地毯、北岳高梁酒、恒山老白干、環保香旺火、王千莊香火
渾源鄉鎮名
官兒鄉、裴村鄉、駝峰鄉、吳城鄉、大仁莊鄉、東坊城鄉、黃花灘鄉、南榆林鄉、千佛嶺鄉、青磁窯鄉、西留村鄉、下韓村鄉、蔡村鎮、永安鎮、大磁窯鎮、沙圪坨鎮、王莊堡鎮、西坊城鎮
歷代名人詠恒山詩文名篇
祭恒岳文
北魏孝文帝
維太和十八年,敬昭告于恒岳之靈。天極構高,人暉肇啟;幽明合歡,百神同悅。今龍旆鳴鑾,載還伊室;邁歷恒巒,路鄰陰岳。惟靈作鎮,出納炎冰;帝道資功,坤儀憑德。故遣兼官以牲玉薦于恒岳之靈。尚饗!
祭北岳恒山文
唐太宗
維大唐貞觀十九年,以大牢之奠,敬祭于恒岳之靈次。蒼蒼元氣,紀三光而成象;茫茫后土,鎮五岳以成形。衡岱啟東南之趾,嵩華表西中之固。惟靈山之秀峙,亙朔野而摽奇。獸嘯龍騰,風云之所吐納;霓裳鶴蓋,神仙之所往還。疊嶂參差,凝煙含翠,重岡紛糾,照日分紅。絕壁千尋,孤峰萬仞,桂華侵月,松蘿掛云。幽澗冬暄,飛泉夏冷。寶符臨代邦之美,靈蛇表陣勢之奇。鑠石七年,無以虧其大;含波九載,不能損其高。巍巍乎與乾坤而永固,隱隱乎橫古今而不絕。屬以授旗趙郊,誓師冀土,敢薦牲玉,惟神饗之!
北岳廟
唐·賈島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悠悠歌
宋·張三豐
悠悠歌,悠悠歌。
四十八歲空消磨,人生壽命能幾何。
株守恒山十六載,燕趙往來成逝波。
倒不如攜琴劍、整笠蓑,東走蓬萊唱道歌。
登雁門山絕頂
宋·朱慶朝
萬丈仙山望欲寒,白云中斷出欄干。
登登忽向峰頭立,好與風主地上看。
登恒山
金·元好問
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樸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元都門。
登恒山
明·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
八水皆南匯,群峰盡北蹲。
仙臺臨日迥,風窟護云屯。
剩有搜奇興,空憐前路昏。
登恒岳
明·胡宗憲
恒山壁立俯云中,真氣冥冥帝座通。
一柱當天撐斗極,三關亙地鎮華戎。
雁銜秋影山腰渡,風弄松濤澗底訌。
搔首問天天不語,翻然長嘯下晴空。
登恒山
明·魏經綸
萬山聳立一峰高,絕頂險峨接碧霄。
今日登臨方覺險,不如歸去臥林皋。
北岳二十韻
明·馬汝驥
代郡高誰辟,恒山郁自盤。
頂浮天地闊,傍掩日星殘。
形勢并門扼,威靈冀宅安。
省方玄帝始,分野紫垣端。
錦繡虛無出,銀镠縹緲看。
寶符傳七圣,玉檢奉千官。
俎豆行冬殿,琴棋駐曉鑾。
觀碑垂歲月,窟石鎮林巒。
百里煙霞秀,三時雨雹寒。
穴風生虎吼,巖瀑注龍蟠。
橫塞襟長白,穿胡帶紇干。
魏遼曾甸服,燕趙自泥丸。
氣滌腥膻雜,烽消岫嶺攢。
東銜滄海嶼,北控黑河湍。
鐘乳猶懸穗,金芝即捧槃。
薜蘿翻翠壁,松柏護瑤壇。
云步名仙會,脂圖大隱歡。
障開峰繞碧,社入灶還丹。
拄杖思黃鵠,飛車問赤鸞。
真源何窈窕,不獲掛纓冠。
題懸空寺
明·吳禮嘉
飛閣丹崖上,白云幾度封?
蘿懸千澗月,風落半空鐘。
樹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龍。
慧光千萬丈,日夕滿恒宗。
夕陽巖
明·邢云路
日落西山映遠空,金烏影上玉屏風。
余暉返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
登懸空寺
明·劉遵憲
誰開石壁禮金仙,縹緲層樓結構難。
清梵漫疑云外度,香臺真向霧中看。
山連大岳千秋壯,客到孤峰五月寒。
為問遠師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盤桓。
感懷詩
明·袁中道
步出居庸關,水石響笙竽。
北風震土木,吹石走路衢。
蹀躞上谷馬,調笑云中姝。
囊中何所有,親筆注陰符。
馬上何所有,腰帶五石弧。
雁門太守賢,琵琶為客娛。
大醉斫案起,一笑捋其須。
振衣恒山頂,拭眼望匈奴。
惟見沙浩浩,群山向海趨。
夜過虎風口,馬踏萬松株。
我有安邊策,譚笑靖封狐。
上書金商門,傍人笑我迂。
琴棋臺
清·張崇德
無弘琴去有高臺,臺上青松花自開。
柯爛棋殘仙已化,知音到此莫疑猜。
果老嶺
清·趙開褀
蹣跚云路嶺頭那,凹石相傳張老過。
想是婆心來度世,故留遺跡使人摩。
龍泉關
清·吳麟
不到恒山頂,安知別洞天。
叢祠仙樹合,怪石古藤穿。
鐘度一溪月,龍噓雙井泉。
酌來忘世味,渾欲臥蒼煙。
恒山二首
清·陳培脈
上應天樞象北辰,眾山環拱碧嶙峋。
云霞隱見金銀闕,昏旦盤旋日月輪。
呼吸蒼冥通一氣,逍遙紫嶠會群真。
陽終陰始扶元化,朔漠長留太古春。
氤氳霧靄擁危巒,象肖靈蛇勢郁盤。
望去神光凌斗極,飛來秀色落桑乾。
龍潭云出千巖雨,虎口風生萬壑寒。
我欲摩崖登絕頂,扶搖何處覓青鸞。
壯觀二字墨刻
清·方坦
蒼崖恍惚蛟螭走,壯觀二字大如斗。
李白當年恒岳游,自喜名山落吾手。
平沙浩浩黃云開,雁門龍首肯崔巍。
遙想真人下天際,放筆萬里秋風來。
恒山賦
當代·何培國
天地有五岳,恒山者,五岳之北尊也。始太行,柱人天,嶺山如蛇;銜渾唐,分滹桑,峻勢如行。一百單八峰,巖巒疊翠,雄鎮北國;橫跨五百里,浩浩蕩蕩,氣貫長虹。
望斯山矣,始知恒岳形勢甲天下!玄牡天根,砥柱穹廬,左領紫荊、倒馬、平型三要,右攜雁門、寧武、偏頭三關,絕塞極地,險折天脊,山藏寶符,國體根基。東扼幽燕,西控代郡,南障中原,北瞰云平,威鎮朔易,拱衛京畿,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帝王必朝之圣,堪稱華夏之屏、九州之佑,戰和之鎖鑰,興衰之淵藪,此乃恒岳分內外、尊國山,五千載獨勝者也!
登斯山矣,始嘆恒岳奇絕冠華夏!太恒勝景,雄偉壯觀。奇峰疊嶂,巒嶺連綿,滄溟滉漾,氣勢磅礴。天峰翠屏,雙聳對峙;金龍萬丈,一峽飛澗;山挺其和,水耀其精。恒山十八景,懸樓十二觀,齊集兩山一峽間,同辟絕塞勝境,共奏奇峰絕唱。乘磁峽煙雨,步萬仞云梯,舉目仰望,恒嶺巍峨,形如太極,恒峰高聳,直入九霄,呈依天拔地之勢,現龍樓寶蓋之形。歷代祠廟,星羅棋布,依崖緣洞,隨峰隱現,盡涵昴畢之精,獨孕坤坎之氣,眾神會聚,萬靈歸藏,可謂福地洞天、人間仙境。登頂恒宗,俯仰天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蒼嶺如海,桑川如帶,阡陌如錦,城郭如畫,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更有懸空古寺,上載危壁,下臨深谷,丹崖懸樓,凌空飛閣,蜃市垂瀑,白云繞梁,奇懸險巧,稱絕天下,天地壯觀,嘆為觀止。
覽斯山矣,始感恒岳雄魂壯乾坤!史之承,以民生為本;國之替,以興衰為分。一部恒山志,半部華夏史。代國靠山而存,燕趙憑山而立;漢匈因山而爭,慕容據山而逐;拓跋依山而分,北宋仗山而守;金元恃山而騁,明清得山而統??v觀歷朝歷代,成敗榮辱皆仰此山矣!惟我斯山,櫛風沐雨,擁長略以經天,持高節而緯地,懷遠德以強國,存博愛而憂民!
拜斯山矣,始悟恒岳尊崇貫古今!鴻蒙自辟,禮儀肇創,祭山祀岳,國之大事。堯封四方,和叔啟禮;舜感飛石,禹得靈寶;秦皇巡狩,漢武親禱;太武五祈岳廟,隋煬二祀岳神;唐宗頌文封王,宋祖望祭加帝,明清封神膜拜,虔禮傳承至今。惟我斯山,一岳兩廟,雄視內外,則大居尊,蔭國佑民兮,安天太平,至高無上兮,萬物歸心!
閱斯山矣,終喜恒岳思髓集大成!玄武真性,太乙洞天,道法自然,天人和諧。昌容修仙,果老遺蹤;三茅真君,福祿壽全。龍門開派,三豐傳奇;張角倡道,黃巾驚天。儒尚中庸,仁愛治世,四大書院,廣授博學;金代狀元,文思垂風,一門十才,詞騷百年。佛祖慈悲,立寺東晉,道安弘法,慧遠講經,凈土始宗,普度眾生。惟我斯山,替天弘教,從善如流,海納百川。三教合一,集宗神之大成;道法融和,構世界之大同。
壯哉,巍巍恒山!崛國之志,恒昭日月;安邦之懷,常襟天地!偉哉,浩浩華夏!飽經滄桑,巋然昂立,矢志不渝,忠貞流長!山之尊,以岳為榮;民之尊,以國為榮。愿國運日泰兮,民生多福祉;盼民族復興兮,四海歌龍威!吾登高以作賦兮,期中華文明耀寰宇!
「還沒有人打賞,我來支持一下」
真誠打賞,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完成支付

謎材標簽:
恒山
版權聲明:任何轉載及復制,請注明謎材來自謎材網//不注明出處,謝絕一切轉發及復制!
本文鏈接:http://www.ladymigraine.com/micai/2761.html
發布時間:2021-06-19 22:37
微信公眾號:謎材網(cdengmi)
踩一下[0]
頂一下[0]